先来讲一道经济学的问题。有3个人去投宿,一晚30元,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,凑够了30元,交给老板,后来老板说,今天优惠,只要25元就够了,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还给他们,服务生偷偷藏起2元,然后把剩下的3元分给那3个人,每个人分到1元,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,
franklin marshall,现在又退回1元,也就是10-1=9元,每人只花了9元钱,3个人每人9元,3×9=27元+服务生藏起来的2元=29元,还有1元哪里去了?
据说这道题是出自新西兰的一道面试题,在当时引起轰动,
casque beats,许多人被这道题搞迷糊了,
louboutin pas cher,搞不清那1元钱去了哪里,
louboutin。
其实如果搞不清那1元钱去了哪里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,
burberry,错把27当作30,两个正确的式子是27+3=30元,
moncler pas cher,25+2=3×9=27元
偷换概念其实是文字的奇妙之处,
casque dr dre,在生活中能够好好“利用”它那就“更妙”了,用它来作为误导,用来推诿责任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因为被偷换了概念而变得失去本质的。
当年文革时期许多人因为“说错话”而遭遇灭顶之灾,而那些话真说错了么?不是,而是被人偷换了概念而已。
还有就是针对现在的食品安全,
burberry pas cher,国家出台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,但正是这些制度被一些人所“利用”,出现食品问题的时候,问题源头推诿讲“规章制度里没有说此种添加剂不允许使用。”听起来蛮有道理,
abercrombie and fitch,但是这种道理是完全没有道理的,原因是规章制度被偷换了概念,被人混淆视听,本来是列出部分禁止添加项的规章制度,在概念上被人偷换利用,以一盖全,
doudoune moncler pas cher,误导舆论,推诿责任。
为什么会出现概念被偷换的现象呢?因为使用文字来表达的概念再清晰也是有度的,没有一个概念是完美的。正如“文字是用来表达真理的,它可以与真理无穷的接近,但文字永远不是真理本身。”买卖东西,你可以使称更精确,但是却不可能精确。精确到最后,你只会得出一句话:“差不多就好了”。在生活中也是这样,没有不能被人“钻空子”的概念,要多思多想,认清事情本质,不要不小心换了概念,更不要上了偷换概念的当。
最起码要弄清那一块钱哪去了。相关的主题文章:
Liang said China hopes to safeguar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with Pakistan and contribute to th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.